一、研究背景

铀及多金属能源矿产勘探和地质灾害探测关系到国家发展与战略安全。我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在满足我国资源探测需求,特别是铀矿资源探测需求的同时,也肩负着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亟需一批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管理精的德才兼备高层次研究生人才。多平台协同培养,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是解决该需求的重要途径。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大学,是一所极具地学和核科学特色的高校,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源于核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学科,具有鲜明的核特色,是我国核地球物理人才培养的唯一基地。目前,地球物理学类研究生专业主要为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勘查地球物理)和仪器仪表工程等,是在我校传统放射性物探学科基础上,坚持专业特色和学校办学定位,在面向国家核资源勘查需求、深部矿产资源勘查需求、环境与工程勘探需求而设立的。

传统的地球物理学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对单一,课程教学重学术、轻应用,培养途径狭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结构不能适应专业转型升级需求。在培养方案中也是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培养,实践条件不足,实践时间难以保证,导致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并且在校企培养过程中,长效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多数合作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高、内容不实。同时,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系统培养,也影响到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将管理上升一个层次来培养,融合到知识、素质和能力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据此,十余年来本项目依托一系列教学改革课题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地球物理学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变化的需求。